今日的香港中學會迎來中史科的文憑試,讓不少考生和家長都集中關注。這次的中史科卷二包含了六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三條不同的題目。考生可以自由選擇其中一個單元,然後回答兩個問題。其中,單元一問及五四時期的中國思想變化,更要求學生援引史實,說明毛澤東思想如何蘊含著中國傳統思想。
除了單元一外,單元二到單元六的題目也非常豐富。單元二問及地域與資源運用,學生需要分析黃河流域中游農業得以發展的原因,以及唐代長安的文化面貌等;而單元三問及王安石變法,並要求學生闡述梁啟超籌辦《時務報》、《清議報》的背景和目的;單元四則要求分析北魏均田制、唐代府兵制、宋代科舉制度如何吸納人才;單元五則問及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在文學、藝術、醫學和化學四方面對中國文化的貢獻,以及閘明馬禮遜來華傳教期間在開展教育事業及溝通中西文化兩方面的貢獻;最後,單元六引用資料分析明清時期「節婦烈女」人數較宋元為多的原因、清末國人興辦女子學校的原因,並問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年和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在勞動、婚姻和教育三方面保障婦女權益的概況。
聖公會基孝中學的中史科主任王德偉以及中史科老師李顯偉表示,今年的中史科題目比較注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歷史。此外,這次的考試題型也和往年相似,佔分重點仍然存在。只要掌握問題的重點,並且回答得當,依然可以獲得不少的分數。考評局也表示,試卷完畢後已不會再提供試場照片,希望大家能夠放心參加考試。
總之,今次中史科的文憑試題目變化豐富,提供了不同角度的歷史事件和文化運動,不僅挑戰了考生的智力,也讓他們更深入了解中國歷史的發展,相信對於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和學習興趣也有不少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