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學文憑試(DSE)放榜,今年僅有4名「狀元」,創歷史新低;如果計算舊制會考的話,「狀元」人數更是自1997年以來最低。考評局堅稱與移民潮無關,並表示整體成績有進步。然而,前考評局經理指出,考生表現沒有變化,但整體學制人數確實減少,因此與移民潮和退學潮有關是無可否認的。
其中2名「狀元」已獲頂尖大學海外取錄
人們關注這一代香港年輕人是否能填補人才缺口,其中一個焦點是公開試的「狀元」。今年DSE考試中獲得7科「5**」的狀元在周三(19日)出爐,其中包括兩男兩女,來自3間傳統名校,分別是皇仁書院、德望學校、聖保羅男女中學。其中3人在數學延伸部分也獲得5**,成為「超級狀元」。不過,在這4名「狀元」中,僅有2人已經確定會留港讀醫學,其餘2人已獲頂尖大學海外取錄。
今年的「DSE」狀元人數比去年減少了一半,也是有史以來最少的。如果考慮到舊制會考的程度,「狀元」人數更是自1997年以來的新低。
考評局表示取得高分的人數並未減少
對此,考評局公開考試總監麥勁生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中回應說,我們應該整體來看今年的學生成績有所提升,他多次強調「取得高分的人數並未減少」,並且表示最好6科取得40至42分的人數是增加的,比去年更多,所以我們不應只關注幾位狀元,而應該更加關注整體學生成績的提升。至於是否與移民潮或轉讀國際課程有關,麥勁生認為需要進一步觀察。
去年「港產狀元」亦大幅減少
不僅是DSE,香港多年來稱霸的國際文憑課程(IBDP)今年的「港產狀元」(獲得45分滿分)也只有23人,較去年大幅減少了75%。隸屬於英基學校協會的7所中學去年獨佔43位狀元,但今年僅剩8人,下降幅度達到80%。
與移民潮和學生離港升學無疑相關
前考評局(歷史科)評核發展部經理楊穎宇在接受訪問時表示,香港狀元人數的大幅減少與移民潮和大量學生離港升學是無疑的相關因素。
楊穎宇指出:整體來說,DSE是根據整體能力進行評分的,我認為考生的能力並無太大差別,但由於有很多考生在過去一兩年中離開香港,所以減少了參加DSE的考生,導致獲得優異成績的人數減少是正常的現象。在過去的兩年中,有一些名校和直資學校需要在不同地方做廣告,這是過去從未發生過的,這些學校都是很多人爭相入讀的。隨著社會運動和《港區國安法》的實施,學生的來源也出現了問題,這在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包括公開試,這是完全正常的。
楊穎宇還指出,近年來少子化和香港的移民潮嚴重,學生和老師都離開了,甚至學校也要關閉或合併,這意味著香港的教育規模正在縮小。而最近香港社會的變化和與內地、海外的競爭力下降,讓人對未來能否吸引這批新力量留在香港感到懷疑。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與媒體見面時被問及如何吸引學生留港升學時表示,香港擁有眾多高質量的學科和選擇,相信考生都願意留港升學。同時她也鼓勵考生有自己的計劃,多去見識一下。
根據教育局近期公布的學生人數統計報告書,香港中小學生流失數量持續擴大,累計流失超過2.7萬人,流失率達到3.99%,是近3年來最高的。與去年相比,中學生的流失人數增加了1.5萬人,年度流失率為4.56%,其中中五和中六更是「重災區」,分別達到7.53%和6.65%,這個情況也在各大傳統名校中得到體現。
至於教師方面,根據教育局
補化學,
補chem
化學補習
補chemistry
補中文
中文補習
補英文
英文補習
補數學
數學補習
補Econ
Econ補習
補bafs
bafs補習
暑期班
試堂優惠
豎琴課程
豎琴班
學豎琴